固态电池技术“大爆发”,多家进度曝光!这次我们是直线超车!
没有想到发展得这么快!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化正在全线提速——2025年半固态电池量产、2026年装车、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这次我们将是直线超车!
相比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安全的保障,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时代的“圣杯”,我们势在必得。在9月1日刚刚召开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各大锂电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战报”频传,固态电池的“大爆发”已经来临。
最 新进展和产业节点让我们一一盘点。
01 多家进度曝光!
在9月1日刚刚召开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固态电池已经成为了绝 对的主角。相比于往年大家普遍关注价格和成本不同,技术和安全已经成为各大企业的竞争关键。为此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展纷纷集中曝光。 其中,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试验阶段,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搭载宁德时代的凝聚态锂电池(一种半固态锂电池)的eVTOL将在今年底首次飞行。 与此同时,南都电源表示,目前固态电池产品已通过热箱、短路等安全项测试,将于今年四季度完成项目验收。其研发的2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同时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消除了液体有机电解质的安全隐患。 东驰新能源也展示了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其自称公司已投产一条中试线,年产能500MWh。 而在此前不久,鹏辉能源也发布了20Ah和2000mAh两款软包全固态电池。据鹏辉能源介绍,通过工艺创新和材料体系优化,解决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材料脆性的两大难题,实现了电池的本质安全,大幅降低电池成本。 亿纬锂能也曾透露了其固态电池电解质的技术路线,通过选择硫化物和卤化物路线,预计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先落地于混合动力汽车。 此外,相关原材料、设备企业,例如三峡电子、银河锂业和利元亨等公司也都在配合头部厂商进行固态电池的开发。目前利元亨已与清陶等企业对接,开发下一代方案。银河公司在极片端的干法工艺方面取得了进展,与头部电子厂和车企进行了对接。 而在车企方面,目前动作更是频繁。上汽集团宣布,全固态电池已经进入投产倒计时,第 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将搭载全新智己L6轿车在2026年实现量产。 吉利汽车则表示,吉利自研全固态电池已实现20Ah标准尺寸电芯开发,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超400Wh/kg,或将率先实现发布和量产装车。 广汽埃安此前发布的昊铂全固态电池也处于小试阶段,30Ah电芯容量将再次提升,以满足实际市场应用。
02 这次是直线超车! 为了争夺未来新能源的技术高地,实现电动汽车,包括 电动飞机、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按下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加速键”。 从各企业给出的研发进度,基本可以得到从传统液态电池到半固态电池,再到全固态的产业化的先后时间顺序——2025年半固态电池即将实现量产,2026年开始批量装车,之后到2027年,我们的全固态电池开始能够实现小批量量产,到2030年实现批量装车。 在固态电池领域,这次我们将是直线超车!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更高,更加安全。一旦完成产业化发展、实现大规模量产,不仅可以消除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自燃的问题。 同时400Wh/kg至500Wh/kg,甚至更大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也为电动飞机、电动飞行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这些都是无疑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神器”。 因此,从2018年以来,日韩欧美等多家跨国企业都开始投入固态电池的研发。丰田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稳定量产。日产汽车也计划到2028年推出搭载独创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韩国的三星与美国固态电池公司 (SES)合作也宣布在2023年开发出20Ah固态电池,2025年实现量产,2027年实现量产60Ah的固态电池产品并开始装车。 从这个进度来看,虽然我国的基础研发底子相对薄弱,但是发展速度并不慢,甚至已呈现出万马奔腾(一哄而上)、快速超越的局面。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庞大产业和市场规模优势,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推出政策鼓励固态电池发展的产业政策。近期,多部委又给予产业链 60亿专项资金支持,加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配套投入,整体规模已达百亿元级别。据相关业内人士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产品下线,2030年固态电池全面放量投产产值超1000亿元。
03 安全第 一!警惕超越变“超速”
当然,万马奔腾的同时也要警惕一哄而上。 首先,我们要将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加以区分。其中半固态电池只是将现有的液态电解质转化成凝胶态,尽量减少电解液的用量。尽管半固态电池同样大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了自燃风险,但是从原理上来讲,依然还是液态电解质在发挥作用,只是肉眼看不到而已,其性能提升幅度依然有限。 更关键的是,从原理上来讲,半固态电池并不是从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性产品。它只能帮助我们一定程度上提升对固态电池化学机制的理解与工艺的提高,但是并不能天然过渡到固态电解质的生产,实现从半固态向全固态的跨越。 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半固态相当于从猴子进化成类人猿、大猩猩,但是大猩猩,只是人的近亲,并不能最终进化成人。目前我们大多数谈论的2024年量产、2025年装车的所谓固态电池,其实都属于半固态电池,或者严格地应叫做凝胶态电池。距离真正的全固态电池依然相距甚远。 其次,在固态电池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应急于求成,要始终将安全放在第 一位。目前有的厂家为了单纯追求固态电池导电性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往往在配方中使用了更加易燃的材料。例如某上市公司官宣的某半固态电池,就加入了所谓的“润湿剂”。 这种润湿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乙烯酯(DTD),其遇水分解会产生大量热量并释放出有毒的气体。一旦电池破损或者发生热失控,可能会引起比传统液态电池更大的自燃和爆炸风险,并分解产生剧毒氧化物。 最后,判断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应用路径与原则。 以传统液态锂电池为例,先是从小功率、工作环境简单的电子产品入手,从照相机、手机的应用,之后才发展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固态电池也是一样,没有不会走,先会跑的道理。我们将看到,真正的全固态电池会首先应用于电子产品,然后再逐步提升容量和功率。逐步解决大功率输出、高温运行、剧烈振动,甚至是碰撞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实现最终装车、大批量生产。 没有这个过程,指望着固态电池一步登天,一战封神,除了吹牛和资本炒作之外,基本没有可能。
来源:真锂研究